2023年8月1日-5日,154.com皇冠地理科学专业49名学生在侯林春、宋小青、孙嘉3位专业教师、辅导员陈涛的带领下,奔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开展秭归综合地理实习第一阶段工作。
行程一:翻坝物流园、陡山沱
秭归实习今朝始,挎起行囊列队行。
看花岗,温旧知,英云闪长共定名;
观钾长,寻环带,地质历史娓道来。
——118211班 赵坤
8月1日,野外实习首站,到达基地以北3公里的翻坝物流园采石场。
出露良好的花岗岩为野外观察和认识黄陵岩基提供了绝佳环境。在首个点位上,带队队长侯林春老师详尽讲授野外野簿记录规范和技巧,对出露花岗岩的识别、描述与命名作细致讲解。
俯下身子,同学们使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矿石成分,依据QAP分类三角图法则学习花岗岩的命名方法。
黄陵岩基作为穹窿构造,滚滚长江穿过它的南部。曾被国外专家学者称作“上帝赐给中国人的礼物”的它,致密、硬度大、透水性差,极其适宜作为修建大坝天然选址。
沿江东行20公里,到达陡山沱。沿途两岸郁郁葱葱,江水碧绿,游轮旅客络绎不绝。点上观察小滩头岩体,与物流园采石场花岗岩在成分与构造上形成对比,岩体发育的钾长石环带结构清晰可见。莲沱长江大桥的长江对岸,是观察新元古代莲沱组沉积岩与黄陵岩基花岗岩古风化壳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理想观测点。使用罗盘测量莲沱组长石石英砂岩产状,可以发现隐藏在角度里的奇妙。实习队员们试图在山川沟壑奇景中窥见曾经的秭归地貌。
行程二:芝兰公路、芝兰谷
8月2日,地理综合实习队沿着芝茅公路,来到因屈原“滋兰树慧”而得名的芝兰谷开展实习考察。
山路蜿蜒,云雾缭绕。于蒙蒙晨雾中,不惧山脚下的碎石,侯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系列图件,解剖麻雀式地讲解黄陵花岗岩与莲沱组石英砂岩断层接触关系的前世今生。山河移位的自然演变在讲解下生动而活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岩层产状,在观察与思考中,学习信手剖面图的绘制。
沿着蜿蜒的芝茅公路向西南行10公里,师生来到芝兰谷旅游度假景区。景区山川秀丽,远山在云雾环抱中更显妩媚,清风裹挟着泥土沁人心脾。老师们结合乡村振兴与国家十四五规划,激情澎湃地向同学们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芝兰谷旅游规划的新观点,激发同学们对环境与人文在旅游地理中相得益彰的重要思考。
行程三:张家冲小流域
8月3日,晴朗中透着些许闷热,综合地理实习队前往基地以南10公里的张家冲小流域实地考察调研。
下车来到张家冲水质观测站旁,侯老师以张家冲小流域水质监测断面出口为例介绍当地水质水量检测的方式与途径。功在当代,立在千秋,水质监测是维持正常生活用水的重要保障,对于优化和调整我国水资源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离开监测点,北行约2公里,抵达张家冲小流域水土保持实验站。站上设有14个不同坡度的实验小区,上方栽种不同的农作物,用于监测不同坡度、耕作方式对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同学们分散其间,观察和辨认农作物类型,通过罗盘测量与理论坡度相互印证。
乡间小路旁,拿出张家冲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宋小青老师介绍了遥感影像图和地形图的观察方法与土地利用调查的规定和步骤。同学们观察沿途的土地利用类型,与遥感影像图进行对比,通过实地验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
酷暑炎热,山路崎岖,师生们相互鼓励,高唱《勘探队员之歌》。激情昂扬的歌声响彻山谷间,这是独属于地大人的精神礼赞。
行程四:地理综合实习专题讲座(第一期)
8月4日,迎来基地室内修整。晚上7时,侯老师在秭归基地综合楼带来关于长江三峡文化的精彩讲座。
从地理位置到三峡文化,从三峡大坝功能到自然生态修复,他从诸多角度将三峡文化娓娓道来。
三峡大坝承载蓄水,防洪等诸多重要功能,与其库岸滑坡,泥沙淤积等突出问题引发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屈原故里和屈原精神,让同学们深受感召,为其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而心驰神往。
长江三峡文化作为文化宝库,蕴含着深沉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与坚守,蕴含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屈原一生忠君爱国,廉洁奉公的人格精神,正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青年不断学习的榜样。
行程五:张家冲小流域
8月5日,天朗气清,综合地理实习队复勘张家冲小流域,温故土地利用调查方法。
驻足小流域入口处,侯老师以张家冲小流域范围为例,讲述现实土地利用类型与遥感影像的差异与土地利用调查补调查的重要意义。
阳光明媚,蝉鸣不止,复行于熟悉的乡间小路,同学们带着新的问题,分工合作,实地比对遥感影像图,在透明膜上完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绘图与标注。
实习队员们,在岩壁裂隙间探寻地质变化的遗迹,在秀丽山川间感受自然资源的深义,在文化传承中践行伟大民族精神,在土地变化中体会社会环境的时过境迁。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身处田间地头,眼中却是星辰大海。大自然的画卷正徐徐向他们展开。
接下来的一周,实习队将奔赴巴东科教基地,在秀丽山水间探索新的地理知识……